02. 表現技法 / PRESENTATION & COMMUNICATION

PRESENTATION & COMMUNICATION

表現技法 201109大葉大學空間設計系(未教課)

在思考與質疑中來回檢視

創意背後的存在價值將不斷被驗證

丟棄所擁有的技巧

忘記所習慣的思維

讓圖像與空間語言重新獲得自由

課程概要

過去對於表現技法的認知  在空間或建築相關的範籌裡  多被定位於一種為表達與呈現一空間的概念與設計想法而衍身出來的呈現物  可以是影像  繪畫  模型  影片  多媒體等  此呈現物多半單只扮演被動式與單一性的呈現角色  純粹只呈現設計者想表達的事物  屬於單項性表述  而非雙向性溝通  自身無法單獨存在或脫離於被指射的概念之外  因此也可將其解釋為某種臨時性存在物件或事件

表現技法  字面上的意思可被解釋為”表現”與”技法”  在此使用的英文單字為 presentation 有呈現  說明  表達  發表的意思  另一單字為 communication 有溝通  理解  互動  往來之意  將此二字用來闡述“表現技法“  則有將呈現或表達視為一種溝通方式為目的的概念  自身可以獨立表達闡述某一想法  可以是單獨存在於當下的想法與溝通之間  可藉由來往的溝通當中  獨立衍身出其他在設計方向發展的可能性  跳脫原本單一呈現物的角色  是實驗本身  是溝通媒介  是概念指射物  是設計思考產物  也是邏輯推演之間的聯繫

在這樣的定義之下  表現技法將成為設計時間軸裡最大的變數  非預期性的嘗試將設計思考推向從未經歷的過程  下一步的未知將成為不安與期待的動力  是設計旅程的一部份  也是旅程插曲的開始  放開以往對設計的自我設限  離開習慣的安全地帶  走進水深之處  圖像與空間的力量  將引領我們進入新的境界

此課程將藉由在設計過程中不同媒材的運用與交替  在平面 半立體以及立體等圖像與物件操的作過程裡開啓溝通的管道  由最初的呈現設計理念為出發點  到發展出個人的設計語彙及不同的思維方式  進而對於圖像與模型  平面與立體  以及當中的無限可能性有全新的體認

課程分為平面(2D)  半立體(2.5D)  立體(3D)三階段  共10步驟

平面的訓練著重於打破對空間認知的單一呈現方式  藉由拼貼(collage)的技巧將手繪(drawing)與影像(image)連結  重新詮釋空間與事件的關係

半立體的訓練著重於打破圖像的平面性  利用真實的空間深度的介入  以及不同的“觀看方式(perspective)“  重新檢視原有圖像所呈現的空間關係  進而找到新的空間詮釋(representation)方式

立體的訓練著重於真實物件與圖像模型的組構關係  圖像模型原保有其自身的完整虛擬空間組構方式與邏輯  利用真實的物件介入  迫使原穩定的虛擬空間架構與真實物件做連結  再次藉由不同的“觀看方式(perspective)“激盪彼此原先的定義與關係  進而發展出新的空間組構  回推到真實空間的多重視角與多重關係思維裡

最後在真實環境裡(location)所呈現的方式(performance & event)  將清楚的告訴觀看者它自身為何物  以及它自身如何被觀看

美術館空間的多樣性  有趣性  豐富性  以及它自身相對於社會結構所存在的價值觀認知與荒謬關係  似乎存在著一種衝突與矛盾  如此充滿張力的關係將成為此課程的空間練習對象

課程大綱

Section 1  2D / 平面

step 1.  Museum Description / 美術館空間速寫

– 依照自己對當下空間的感受及理解去強調一些”事物或事件”

step 2.  Drawing & Image Collage / 圖像拼貼

– 影像的介入成為另一種媒介  再次強調並豐富原有圖畫  藉由拼貼的方式  將兩者結合  重新詮釋空間與事件的關係

step 3.  Plans & Elevation & Sections / 平面 立面 剖面

– 將完成的圖像拼貼與平面 立面及剖面分別做結合  同樣可利用拼貼手法將其合並

step 4.  Drawing Combination / 圖像組合

– 將發展出的平 立 剖圖在2D上結合成三張圖(平面&立面  平面&剖面  剖面&立面)  可利用錯位  位移  交疊  等手法將彼此從新組構  並從新思考觀看者在觀看方式與時間的條件限制下  相對應於空間架構與空間經驗的關係

Section 2  2.5D / 半立體

step 5.  2.5D /2.5向度

– 選擇其中一張有立面或剖面圖的部份在圖面上拉出真實空間深度(即2.5D)與同一圖面的其他部份(即2D)結合  利用不同的觀看方式(perspective) 重新詮釋空間關係

step 6.  Recombination / 再組合

– 將另一立面或剖面圖同樣以2.5D的方式置入於步驟五的半立體圖像模型 並重新組構  再次定義其空間架構

Section 3  3D / 立體

step 7.  Objects / 實體物件

– 置入實體物件進入2.5向度圖像模型  並思考解釋物件選取的原因與所置入的方式  重新調整並定義模型與物件的關係

step 8.  Producing 3D Model / 3向度模型製作

– 將所有平面 半立體的圖像轉換成2.5與3向度不等的模型  可藉由其他物件的加入  亦或是破壞原有物件  並利用穿插與交疊等方式  以不同的觀看方式(perspective)反覆觀察模型的各個面向  重新檢視物件與物件之間  物件與空間之間的關係

step 9.  Art Works / 展覽品

– 置入自己希望展覽的展品(2D或3D)進入模型裡  並思考展品與模型的比例與關係  以及該被呈現的方式  進而再次去調整模型的架構

step 10.  Performance & Event / 展覽&事件

– 尋找一處可呈現展覽理念/展覽品與模型關係的地點或空間  並設計展覽與觀看的方式  呈現展覽品  博物館模型  以及真實展覽環境三者之間的關係



Leave a comment


Self-Portrait

Blowupper

RSS BLDGBLOG

  •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e feed is probably down. Try again later.

RSS Stuart Munro

  •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e feed is probably down. Try again later.